This pag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病人親善大使日記

李 佩 芸 (Peggy Li)

Stacks Image 5
每個星期五的早晨,帶著有點期待又有點忐忑的心情,穿上桃色背心,我來到仁愛醫院,展開兩個鐘頭探訪病人的親善大使的工作。我擔任這個志工已經有六個月了,這是美華慈心和仁愛醫院的一個合作計劃,宗旨是給醫院裏的華人病患和家屬提供陪伴和情緒上的支持,增進與院方的溝通,並適時提供有關臨終関懷的資訊。我會加入這個志工行列,主要是因為在過去這許多年來經歷過照顧父母、公婆,又逢大姑、嫂嫂英年早逝,親身見證過病痛的折磨,臨終的哀痛,及照護者的無助和壓力。所以每當看到週圍的朋友面臨類似的問題時,常覺感同身受,總有上前扶一把的衝動。

醫院就像是一個縮小的大千世界,每一個病人,每一個家庭後面都有一個故事。雖然這個世界裏少了兒童的笑語和年輕人的憧憬,多是病人痛苦的呻吟和親人哀傷焦急的眼神,但是在這許許多多生命的故事裏,有著溫暖的親情,無私的奉獻、犧牲、體諒、関愛、和人性的光輝。在這裏,我學會放慢腳步,放輕聲音,也放下自己。

我喜歡坐在病人的床邊,聽病人細數他一生的故事,在回憶裏暫時忘記眼前的病痛。年逾九旬的老先生告訴我一個十六歲的男孩如何在戰火中從東北逃到台灣,在台灣生根落戶。一位帶著江南鄉音的老太太拉著我的手告訴我她如何因為信奉法輪功啷鏘入獄,又如何輾轉申請政治庇護來到美國。一位越南華僑告訴我他全家在一條過載的小船上海上漂流逃難的故事。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告訴我她如何一個人帶著五個孩子從台灣到日本再到美國這歷盡艱辛的移民故事。

我也喜歡跟陪侍在病床邊的家屬聊天:在ICU裏,一位安靜的中年男士帶著憂心的眼神看著病床上昏睡的母親,兩個星期後再去探訪時,老母親已轉到了普通病房,精神很好,有説有笑,直跟我説她的兒子孝順,中年男士仍是那麼安靜的聽著母親跟我聊天,聽母親説他好,帶點靦腆的笑著説媽媽在拍他馬屁。一位與我年紀相仿的女士聊起她和先生和大姑照䕶她失智的婆婆多年,十年前婆婆過世後,大姑也得了失智症,大姑沒有結婚,這位弟媳就扛起了照顧大姑的責任,但年歲漸長,力不從心,只得把大姑送進療養院,但是仍每天去探望,帶大姑出來上館子。直到近兩年,大姑已八十多歲臥床不起,常常進出醫院。她問起我們美華的工作,覺得很有興趣,很想加入我們志工的行列。一位情緒激動的太太,埋怨她骨瘦如柴的癌末丈夫貪吃醫院的伙食,不肯吃她準備的食物,結果癌細胞長大。我跟一位年輕小志工在病房外安撫這位情緒失控的女士,聽她斷斷續續地訴説她如何在過去兩年中服侍生病的丈夫,每天費盡心思準備健康營養的食物,所以才能控制丈夫的病情。但是丈夫不領情,總是嚷著肚子餓,到了醫院大塊吃肉,養大了癌細胞使病情惡化,回家後又要花好幾個月調養,才能讓癌細胞縮小。這位太太固執的以為只要她好好的照顧丈夫,這日子就可以永遠不變的過下去。一位越南華僑老先生的兒子跟我說他父親一向身體健朗,喜歡種菜,到處趴趴走,還幫離家上大學的孫子照顧一隻哈士奇狗Husky。最近突然身體不適住院,狗狗有分離焦慮症,整天不吃東西等著爺爺回家,還把手機上狗狗的照片給我看,當時病人還在等一個檢查報告,兒子說老先生早已交待,如果是癌症,不動手術不做化療,這輩子活得心滿意足,不願自己和家人多受折磨。除此之外,病房裏還有許多女兒、媳婦、孫兒女、甚至年邁的母親,他們在默默的付出,耐心的等待,歡喜的看著親人逐漸的恢復,或是彷徨不知明天或將來要如何走下去。

兩個鐘頭常常一晃就過去了,當我脫下桃色背心,走向回家的路上時,心還往往留在病房裏,這許多平凡的故事,在心中久久揮之不去。我感恩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親愛的家人,還能為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分擔一些憂慮,帶給他們一點安慰。將來自己走到這一天,也許這親善大使的經驗能讓自己能多一點智慧為自己和親人做正確的抉擇。
每月一讀
Email 郵箱
info@caccc-usa.org

Toll Free Number 免費電話
(866) 661-5687
Leave a message and someone will contact you.
請留下語音,我們會跟您連絡
follow me on facebook    follow me on youtube       
Mailing Address 通訊地址
P.O. Box 276,
Cupertino, CA 95015